华为坚决不上市 用充足“弹药”攻进无人区

百事数码
2017-06-26 16:05:47 上峰说

近日,一些公司正在冲刺A股,而它们又因为与华为有业务往来,一些媒体便展开了他们的“想象力”,强行与华为捆绑起来;更有一些自媒体贴着华为炒股评,将华为演绎成“借壳上市”。

华为坚决不上市 用充足“弹药”攻进无人区
华为

稍许了解华为的人就知道,这些消息很离谱。自2012年开始,华为高层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华为坚决不上市,态度明确。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与信息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今天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业绩稳步增长,财务健康,无需到资本市场去融资。

华为不上市,有其好处,可远离资本市场的干扰,远离股东的干扰,保持更大的战略灵活性,加强对基础研究领域及未来技术方面的投入,用充足的“弹药”去轰炸城墙口。

物质与精神的辩证

在2016年2月底举行的巴塞罗那展上,华为总裁任正非表态,“华为未来五六十年内不会上市”。在虚拟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华为主张实业报国。任正非辩证地认为,“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工具,不能把工具变成目的,用锄头去种地,不是说我有好多把锄头,就创造了好多财富,如果我们的玉米不丰收,或者啥也不种,就没有创造直接价值,锄头永远没有意义。”

华为不上市与其企业文化与价值主张有很大关系。华为一直主张冲锋在前,享乐在后,推崇“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企业文化。从全球来看,很多公司一经上市,便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尤其是公司管理层,物质富足之后,便失去了精神追求,这对企业来说很危险。

华为担心员工“未老先富”,年纪轻轻就太有钱,沉迷享乐,会丢了奋斗精神。一个人除了物质上的富足,还应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有远大的愿景与使命感。“前30年我们强调物质更多一些,希望加快改善大家的生活。现在,大多数员工(除了新员工)都有一定改善,那我们在新时期多强调一点精神。” 

近日,华为心声社区发表了一篇任正非的内部讲话,着重强调了员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用精神驱动前行。

与其他公司不同,华为主张在顾客、员工与合作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努力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部动力机制,不让雷锋吃亏,让奉献者获得合理回报。这种利益共同体,最终推动华为成为“命运共同体”,去全球市场打得更多粮食。

缺乏价值认同的企业,往往难以基业长青。任正非说,“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据笔者了解,很多华为管理层,并非为了利益而工作,若单纯追求利益,去上市公司做管理层,完全可获得更丰厚的财富。大部分华为人是基于对公司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同,内心的信仰激荡着他们一往无前,趁大好年华,为远大梦想全力以赴,大干一场。在他们看来,奋斗能让目标变得更崇高,只有忘情投入过,才不会留下遗憾。

确保“弹药”供给

华为自1987年成立以来,就持续对准同一个城墙口冲锋,从最初的几十人冲锋,到几百人冲锋、几千人冲锋,发展到几万人冲锋,十几万人冲锋。在任正非看来,华为不怕流血牺牲,敢于英勇奋斗。

然而,要对准城墙口,炸开一道口子,就需要足够的“弹药”供给。上市公司往往把股东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股东利益,有时不得不削减研发投入,导致公司战略规划变形和走样。而且,上市公司在制定长远战略时,也往往面临股东压力。遇到经济环境低迷时,很多上市公司首先想到的就是削减“弹药”供给(压缩研发投入),给股东呈现一个能接受的财务报表。

因为不是上市公司,华为为轰炸城墙口,准备了充足的“弹药”。去过十年,华为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高达3130亿元,仅去年一年的研发投入就高达764亿元。华为已在全球建立起36个联合创新中心,15个研发中心。

华为坚决不上市 用充足“弹药”攻进无人区
华为过去10年研发投入情况

越是在经济形势不乐观的环境下,华为越强调对未来技术的投入,表现出制度的优越性。在今年的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CEO徐直军说,“华为未来每年研发投资将在100亿-200亿美元之间”,确保研发投入的强度与力度,做多联接,撑大管道,使能行业数字化。而且,华为这两年在研发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研发投资进一步面对未来,对基础研究和创新投入进一步倾斜,探索面向未来的关键技术,使能更好地走向智能社会。这往往是大部分上市公司所漠视的,它们更强调短期利益,只有极个别有巨额利润的企业,敢于大手笔投入未来技术。因为对基础研究、未来技术的投入十分巨大,且见效慢,上市公司大多较为谨慎。

华为没有上市公司的顾虑,持续加大对基础领域的投入,在华为看来,这关乎公司未来的竞争力。“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还想象不到。” 去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任正非说,华为需要进入基础理论研究,用基础理论创新打破“无人区”的困惑。而在去年5月,任正非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表示,如果华为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没有融资需求

去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5216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371亿元,财务健康。具体来说,华为三大业务板块均表现出色,运营商业务坚持“管道战略”,围绕数字化转型做文章,抓住了新的战略机遇;华为企业业务在金融、公共安全、能源、交通、制造等多个行业取得快速增长;华为消费者业务聚焦有价值的创新,在中高端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华为拥有良好的业绩,没有上市融资的需求。

24.jpg
华为企业业务高速增长

因此,在企业对资本苦苦寻觅的今天,华为一直对资本避而远之。在华为看来,客户才是华为要服务的对象,把更多精力花在客户身上,为客户创造价值,才是最重要的。去年,华为总裁任正非签发的“十六条军规”,其中的第二条是:“如果你的声音没人重视,那是因为你离客户不够近。”

在“不上市”这个问题上,华为高层有过多次阐述,再清楚不过。资本具有两面性,要想从资本市场索取,也必将受制于资本市场。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华为的不上市,成就了华为的竞争力。

华为主张耐得住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泡沫化社会不会产生科学家,几十年以后,如果我们还在泡沫边缘,最终会被历史抛弃。” 去年的巴展上,任正非说,企业还是要踏踏实实沉下心来做学问。

良好的经济状况,让华为可以招揽全球的优秀人才,吸收宇宙能量,感受世界脉搏,但也被一些人盯上,他们不断从华为身上“做文章”。从这几年来看,不时有媒体借华为打擦边球,一些自媒体为了获得流量及关注,博取眼球,更是故意借位炒作。尤其是近段时间炒作华为借壳上市,有制造噱头哄抬股价之嫌,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也失去了应有的底线

任正非内部讲话:华为是如何管理内部员工的?

近日,华为心声社区官方微信披露了任正非在4月份发表的一次内部讲话。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指出,要加快职员队伍和专家队伍的建设,放宽成长空间,给主官增加两个“轮子”。此外,对于华为职员族,任正非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持续简化管理,在本地化建设、考核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任正非内部讲话:华为是如何管理内部员工的?
任正非

以下为任正非内部讲话全文:

这两三年,我们要加快职员队伍和专家队伍的建设,放宽成长空间,给主官增加两个“轮子”。主官盯着战略目标,重点做好决策,承担责任;职员类是确定性工作的执行队伍,奠定稳定运行的基础;专家系统是对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工作的主战队伍与参谋系统。

一、职员族应对确定性工作,将日常操作做到最好,提升效率。

职员对确定性事务按计划、按规则工作。虽然电脑操作看似简单,但责任重大。比如,去年财经支付团队查到179笔银行搞错的账,追回3.76亿美金,这就是价值。所以职员也可以做到非常优秀,虽然是给“高铁”搬“道岔”,“道岔”也很重要。高级职员就是士官,是确定性工作、日常事务的领导。要提升士官的地位。

生产线上的操作类可以归为作业类。作业类和职员类的区别,一个是劳动贡献,一个是杠杆贡献。作业类犯错误的影响小,出一个零部件错误,只报废一个零部件;职员类犯错误的影响可能会被杠杆放大。

现在作业类中有部分岗位做的是不确定性工作,虽然他们有不确定性,但是有规律可寻,多数属内部控制可以解决的,如高级厨师、海外厨师、生产线上的顶级技师等,以及VIP服务,他们也可以划入专业类。而专业类岗位中有少量未来可以划入职员类。

二、针对职员族的不同人群特点,持续简化管理。

第一,加强职员族的本地化建设,原则上不跨地区流动、不跨业务流动。若要流动,必须通过跨岗考试,以及通过上岗考核,重新定级。不是特殊人才,不必要流动,建立一个稳定的专业人才基地。当然,也可以允许少量流动。

将来整个公司对专家及管理者有三层流动循环:第一层是“金字塔”底部的认知型流动,第二类是中部的赋能型流动,第三类是高层的领导力流动。我们要根据业务需要区分流动人群,让不需要流动的人流动就是高成本。横向流动是跨领域,这类人员将来可能当领袖;纵向流动是在技术上不断夯实。比如,专家流动性强,多数是纵向流动,少数跨领域的横向流动。

第二,职员族要分类管理,“一国一制、一门一类”,根据岗位权重大小来确定。我们不断摸索,就会逐渐摸索到合理规律,针对不同人群特点持续简化管理。

第三,职员类的考核要进一步简化,推行基于基线的绝对考核。减少管理工作量,减少负责考核的,赶下去干活,增加产粮食的机会。职员类岗位只要胜任工作,通过考核,就可以接着干,以胜任为留职基础,没有必要强调年轻化。但是我们也要求每年都要有进步,可以把岗位指标逐步稍微提高,他能跟得上就行。

职员类和作业类员工以是否胜任工作为淘汰标准,不存在强制比例的末位淘汰。如果已经胜任工作,再去重新换一个人,可能还不如他。身强力壮干活的时候,为什么要淘汰呢?公司对管理者有末位淘汰,目的是把压力传递给他,如果袒护落后员工,就要付出代价。既然知道被淘汰后无路可走,在担任主官时为什么不去努力获取胜利呢?如果专家不胜任当前岗位,也涉及末位淘汰,从首席专家转到资深专家、高级专家……。他有这么大的知识境界,去给新员工“博导”,加快新员工成长速度。

第四,职员族薪酬在现有架构基础上,可以探讨是否引入岗位津贴、工龄工资。比如,对于17-19级的职员类人员,当职级不再有提升空间时,能否根据工作年限发放岗位津贴?当他们升到另外一个岗位时,就不再领取?我们要讨论清楚这个问题。

合理的薪酬设计可以牵引员工自觉去多打粮食,这样我们也不需要这么多脱产的管理岗位。管理岗位不一定收入高,比如国际会议中心的服务专家,转到管理岗位的,收入还不到在一线岗位服务时的一半,所以大家都冲着想上一线。

职员类的奖金也跟着业务流程走,像制造的工时人员一样是弹性的,干得多,拿得多。为什么还要坐下来评奖金呢?找一堆干部来评,评来评去又是讲感情,运作高成本。

三、劳动工资科要深入到业务部门,梳理存在的问题,与业务部门一起改良。

劳动工资科负责职员类和作业类员工的薪酬政策,具体对职员类和作业类员工的管理、评价与薪酬执行由各业务部门负责。劳动工资科要拿着本子去到业务部门办公,一个月呆在办公室不能超过三天。去到作战前线,几人一队,一条条梳理,看看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过段时间回来开会讨论,然后跟有关部门协调,再开会。当然,识别出问题,得出不同意见,要以现实为基础,改革不要太急躁。因为存在就是合理,我们是改良,而不是改革。

0
0
任正非霸气回应清退老员工:华为不养吃白饭的人 没退休金 华为34岁以上员工为什么要被清除?任正非回应原因 任正非的坎坷经历:爱将背叛、亲人离世、身患抑郁 任正非最新内部讲话:华为不做美联航! 任正非:华为总部不会搬离深圳 阿里华为的差别体现在马云任正非的生活中 差距太大!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