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不一样 友情难长久?

若水若冰
2015-08-03 09:57 百事网

前段时间股市很是红火,在证券公司上班的大学同学给我电话,说能不能帮忙介绍几个人开户,这样她这个月就可以拿到不错的奖金了,于是我发动身边的一众熟人,就像这份工作是我自己的一般积极热情,那些积极入股市的熟人接受度也快,而那些还在犹豫中的潜在性客户我也会稍作解释一下,说明开个股票账户没有关系的,即使你不马上入市,也可以放在那不会有任何费用支出。

1.jpg

这一轮下来,我身边有同事问,这又不是你自己的工作,而且她那点奖金估计没多少钱,最多就请你一顿饭吧?我笑着说大学同学跟我不在一个城市上班,于是同事更加来劲了,那就是说这一顿饭的好处也捞不上了不是?

我笑着点头,默不作声。

去年的时候我的初中死党找我帮忙,说他们公司需要拍摄一些宣传片,让我帮忙推荐好一点的广告团队,我于是认真地询问她关于宣传片的各方面事宜,包括预算跟拍摄主题,以及广告投放的渠道选择跟时间长度等等,然后针对这些需求做了一个方案出来,再拿着这个方案去找我所认识的广告行业的朋友请教。

我跟这个死党都在一个城市上班,但是因为见面的时间也不多,她一直唠叨着要犒赏我的聚会也就一直没实现。

直到前段时间的时候,距离这个事情的帮忙已经过去快一年了,有一天她说公司宣传片的事情搞定了,老板也算满意,于是因为这个项目,她被提升为了部门主管,当然工资加了不少。

于是身边有朋友问,她负责这个宣传片的拍摄应该也有不少提成吧,有跟你说要分给你一些吗?我说没有呢,于是我再一次被他们定义为是个劳苦功高却半点不讨好的傻姑娘。

我于是反驳,我不觉得自己劳苦功高,最多就是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帮了一些忙而已,而且重要的是,我并不觉得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对于友情维持的投出产出比,我心里还是有一个度的。

对于这个事情的思考,最初是源于我刚毕业第二年的一次同学聚会。

我们学校有很多校友都在深圳工作发展,所以我们也有不少同年级同学也都是在深圳的伙伴,有一次一个在别的城市工作的同学来深圳出差,于是说要我把我们这些在深圳工作的同学召集一起吃个饭。

彼此通知之后,我们晚上下班就到了预约的餐厅,按照预定的人数定了一个大包间,结果到了晚上快八点的时候,有几个同学临时变卦说不来了,我于是说如果是因为要加班的话也是情有可原,结果这几个人的反馈都是,本来都已经准备好过来了,只是后来临时就改主意了,至于原因也没说什么。

这件事情本来已经平淡的过去了,直到后来在另外一次同学聚会的聊天上知道,当初那几个临时变卦缺席饭局的同学,是在出发前一刻听说了我们那次聚会的朋友当中,有个同学混得很好,毕业两年的时间年薪也有了三四十万,就因为这一个“三四十万”的关键词,于是那几个玻璃心的同学马上就电话过来说吃饭就不过来了。

其实对于身边同龄人比你混得好这件事情,我也收到了很多留言的提问,我以前从来没有认真地对待过这件事情,直到我工作了三年以上,我发现身边的一众大学同学的差距愈发明显,所以我才开始试着梳理一下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思考。

我一开始也是个很玻璃心的姑娘,大学毕业除了考研跟出国的同学,我们剩下这一批直接就业的同学,彼此之间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工作找哪了,多少钱一个月啊?

那个时候的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样的同学提问,因为你知道每个人在这个看似轻松的对话当中都会有一种暗地比较的劲,于是那个时候我的回答就是“我的工作一般般,薪水也是马马虎虎的啦!”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很多人会在两份工作当中纠结,一份是工作比较轻松薪水较少,另外一份是工作强度大但是薪水也高,而我身边的大部分同学在毕业那年,基本上都选择了后一种性质的工作,他们的原话就是“工资高一点,说出去也好听一些。”

其实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也知道刚进职场的自己是不配谈理想的,我相信大部分人跟我是一样的,家里没有任何背景关系,远离家乡来到一个大城市工作,父母也不会再资助自己,或者自己也不好意思再伸手向父母要钱,于是这一个月几千块钱的工资就要包含在吃喝住行的每一个环节里了,所以那个时候的我们,月薪3000跟5000甚至是7000的这个数字差别,真的是会让人的压力是不一样的,哪怕是多个五百块钱,也会觉得不会过得那么压抑。

但是很多时候除了薪水这个数目之外,选择一份工作的参考因素还有很多,大到比如说你选择哪个城市,将来的基本规划方向是什么,比如说会不会造成异地恋的牵挂,还有这份工作你的契合程度以及喜欢程度是什么样的,而且至少不要不喜欢到痛苦至极吧,另外就是这个职业对你的发展跟积累的作用有多少,小一点的问题就是工作地点离你住的地方近不近,公司楼下有没有比较多的的吃用便利设施,这些看上去无形的东西其实换算成金钱的权重值,那也是很重要甚至是不可缺少的参考标准。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于是每当在职场或同学里有混得比我好的,我都会像饿狼扑食一样想跟他们有更多的交流跟学习,也会创造各种对话的机会能跟他们多请教一些事情,因为我知道每一人当前的点滴成就,倒推回去都会有各种实力加上机遇的原因,而且随着时间的长度拉大,这种差距会更加明显,所以那些三五年一次的同学聚会产生的人生百态,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也就是说,我开始慢慢理性的看待“身边同龄人比你混得好”这件事情了,但是我身边并不是所有的人也愿意跟我一样秉持这样的观点的。

去年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位校友Z先生的的宝宝满月聚会,Z先生比我早五年毕业到深圳发展,如今他已经是很多家公司的负责人及合伙人,他手上还投资了很多个项目,前年我们学校校庆的时候他还作为优秀校友代表被邀请回去参加了演讲活动,这对于很多三十出头的同龄人而言,他也算是大有所成的榜样了。

那一次聚会上,Z先生过来跟我们聊天,他提起自己打从大学毕业后就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一次同学的聚会,一开始是因为同学之间依然会比较谁混得比较好,他是个很重情义的人,生意场上已经很是复杂,于是他在同学聚会上从来不想聊起那些事情,他反而更愿意回忆过去或者聊聊喜爱的运动跟电视节目之类,可是他发现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他聊起这些所谓文艺而无用的事情。

最关键的还是有一次,大学班长统计那一年的同学聚会前来的人员名单,Z先生也提出说会回去赴会,结果班上的同学聊天群里有人就说,要是Z先生也回来的话,那我就不去了,他那么有钱的一人出现,哪还有我们表现的机会啊是不是?

此话一出,好些同学同声应和,在聊天群里默默潜水的Z先生于是退出了同学群,然后再也没有去过任何一场同学聚会了。

Z先生边喝酒边笑着说,其实有时候我很是孤独的,我跑得比较快,所以刚开始那段时间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可是后来当我结交到跟我同一水平的朋友,我又觉得自己活过来了,而且我觉得这些友情的质量跟给予我的思考成长,要比以前那些有用得多。

当然那一夜我记得最清楚的是Z先生说的另一段话,他说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是在不断变化的,你的朋友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失去旧朋友的时候你也别难过,因为会有新的朋友进入你的生命里,当然最重要的,如果你能跟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成长起来,那这种友情的维系也是极其珍贵而难得的。

于是当我回想起我给自己的身边朋友帮忙,那些看起来不讨好的无用功,再结合Z先生这段话给我的思考,我开始意识到,我在帮助这些朋友的同时,其实最大的回报在于我自己,而且这种回报不光是在物质上的汇报,也不仅仅是想让他们欠我一个人情,想着以后我遇上困难了也能要求他们的帮忙。

这种回报的真正意义在于,我通过帮助他们让他们变得更好,一方面可以激励我自己也要努力成长起来,而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这段彼此友情的维持,能够给我带来温暖而有力量的陪伴,这才是我最大的收获所在。

比如说如果我跟一个好朋友一起在职场中进步成长,我们一样有更好的物质跟精神进步,那样我们的思想境界跟对话水平是彼此认同的,我不能要求自己跟一个毕业就结婚成为当家主妇的同学聊这一年该学一点什么职业技能,我并不是说这样的人不能做朋友,而是这样不同生活状态的两人会越来越生疏,即使见面也没有办法跟我的那些有相同人生轨迹的同学的聊天要热火朝天一些。

彼此有钱,才能维持友情,以前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是势利,很是无奈,可是如今我已经开始接受这个事实,并且觉得这才是成人世界里的友情法则。

回到我前面帮助的两个朋友的事情,从比较现实的角度来说,他们不能给我任何的回报,因为都是同龄人他们也无法给我更多的其他资源的回馈,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在职场上又走了很好的一步,我可以跟他们继续探讨关于职业发展,关于在这个大城市里奋斗的话题,这种彼此惺惺相惜的理解跟安慰,比刻意强调拿同理心去安慰要强上不知道多少倍。

每当遇上工作或生活上的难处的时候,我更愿意听到的是“亲爱的,我跟你一样,还在赶项目进度呢!”或者是“别担心,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你可以这样做……”,我也不愿意听到一个不上班在家待着的同龄人朋友告诉我“哎,工作就是那样的啦,各种坑爹……”因为听完后一段安慰的时候,我觉得他没有经历过我所经历过的,我也没有办法像他那样任性说不上班就在家当一个啃老族了,于是我也不愿意再跟他分享更多,久而久之,联络少了,感情也就淡了。

世界上有些事情不是你努力就可以获得的,友情就是其中一样,更何况是维系一段长久时间的友谊。

当然也会与人说,世界上很多友情是无国界无信仰的,很多不一样阶层的人也能成为朋友,这些我一一认同,但是我在这里说的,是“维系”这件事情,很多人很容易成为朋友,但是却不一定能一直是朋友,这是我此刻想集中的主题关键。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羡慕那些很多年的闺蜜之情或者兄弟之情,我们除了羡慕这些陪伴是最长久的告白的感动之外,我们更要知道,两个人能走到很久的背后,是两个人的价值观跟人生发展轨迹的步伐相似在牵引着这份情谊的日久弥新。

在我拥有不多的好友关系里,我总是尽量的向那些比我更优秀的人靠近,然后我也会鼓励也会帮忙那些跟我一样正在奋斗中的朋友,于是反过来他们也会这般对我,长此以往,也就良性循环了。

我在上海的大闺蜜去年才研究生毕业进入职场,她跟我分享了很多自己遇上的迷茫,于是前几个月的时候我攒了钱跑到上海去见她,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喜,我身边的一圈朋友,每当有人正在跳槽或者事业低落期时,我们另外的人就会负责在聚会上买单,以及为他解答目前难题的一些建议跟意见。

这个周末的时候,我跟我的一个关系很好的旧同事喝下午茶,我跟她提起了下一份工作的规划方向跟思考,然后顺着这条思路看看接下来要不要换一个行业以及该怎么实施的步骤,当隔壁的人们在聊娱乐八卦的时候,我们两个女人居然在这个浪漫文艺的咖啡吧里,在这个夏日晴天的周末休闲时光里,一本正经的商量着工作的事,商量着买房的事,商量着结婚生娃的事,商量着要攒钱想去来一场旅行的事。

其实我没有告诉她的是,在这些看起来啰嗦细碎的聊天里,让我欣慰的是我们依旧是同一个频率跟磁场的人,我期待着我们能一起努力一起进步一起有钱,在这个大城市扎下根来,三五年以后牵着我们的宝宝出来继续喝茶,继续聊下一个五年的人生规划。

嗯,这是我想要的生活,这也是我想要的友情陪伴。

0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