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卷高考语文真题 2017年山东卷高考语文答案

小王数码
2017-06-07 18:49:51 百事网科技

2017全国高考语文已经结束了,电脑百事网在考试后第一时间及时公布全国各省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请广大考生家长及时关注,同时祝广大考生在2017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下面小编奉上2017年山东卷高考语文真题和2017年山东卷高考语文答案解析,对于山东地区考生来说好估分。

2017年山东卷高考语文真题 2017年山东卷高考语文答案

2017年山东卷高考语文真题和答案解析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零,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冬大陆的梦幻和想像。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扩充)。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迢迢旅途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中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锣催开,千树珊瑚奇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肆虐  凋零 B. 集结  昼夜兼程C. 版图  稚嫩    D. 嫣然  抱憾退出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席卷  系  扩展  B. 笼罩  停  扩展C. 席卷  停  扩充    D. 笼罩 系  扩充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逢草逢花报发生 只恨春归我未归  B.万柄莲香一枕山  只恨春归我未归C. 逢草逢花报发生 似开未开最有情  D. 万柄莲香一枕山 似开未开最有情

正确答案----AAC

4.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6-8题

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再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的晚近的事。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他们认为,我们队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邢台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统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古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利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是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人的不自由常常来自人自身。自身是有限的,它是自由的牢笼。可是审美移情的瞬间,自身的牢笼被打破了,“自我”可以与天地万物想往来,获得了自由伸张的机会。“自我”与天地万物的界限消失了,人的情感与就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

(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

(6)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测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B.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但是,立普斯对移情的阐述才使得移情说具有了科学形态,他也国之深受赞誉。C.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D.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而在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对移情现象作出理论概括的主要是西方的美学家,不过《庄子.秋水》中对“鱼之乐”的记载表明我国的哲学家早已经描绘了这种现象。B.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这种观点不可信。C.审美的人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与人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的自然倾向是一致的。D.审美移情能让人的情感自由解放。美感必定伴随着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帮人打破自身有限性,让自我的必灵丰富化,给人带来充分的自由。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都体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景或物身上的结果。

B.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审美移情看,诗人审美 欣赏的对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形象中的自我情感。

C.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时,“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身与竹化“所强调的是竹已化为画家的精神,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

D.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疫情的方式把自己的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此时主题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

正确答案-----CBD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祖绥,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往往如是,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由是名辈知之。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初,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皓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皓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皓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除智武府外兵参军事。俄迁尚书驾部郎中,寻迁侍郎。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不得已乃行。寻迁府录事参军,领丹阳丞。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王,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仍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加招远将军,掌记室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仍加招远将军,掌记室。贞累启固辞,敕报曰:“省启具怀,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礼有权夺,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徐喻之曰:“弟年事已衰,礼有恒制,小宜引割自全。”贞因更感恸,气绝良久,二人涕泣,不能自胜,悯默而出。祚谓客卿曰:“信哉,孝门有孝子。”客卿曰:“谢公家传至孝,士大夫谁不仰止,此恐不能起,如何?”吏部尚书吴兴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孤子飐祸所集,将随灰壤。族子凯等粗自成立,已有疏付之,此固不足仰尘厚德。即日迷喘,时不可移,便为永诀。弱儿年甫六岁,名靖,字依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敕赙米一百斛,布三十匹。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9)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B.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C. 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珠链而获罪D. 贞累启固辞 启:禀告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801213fb80e7bec8668958e252eb9389b506b2b.png

(11)下列对文中的句子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B. 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 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C. 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D. 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正确答案-----ACBC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6分)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4分)

正确答案

(1)谢贞推测叔陵将会有叛离的心意,趁机与阮卓在叔陵处疏远自己,每次有宴会游乐,就以疾病托辞,不曾参与。叔陵非常恭谨敬重他(谢贞),不怪罪他。

(2)礼部尚书姚察与谢贞友爱交好,等谢贞病情严重时,姚察前去看望他(谢贞),问他后事。

7.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1)“江回两崖斗,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简要分析。(4分)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

正确答案

(1)

1)斗、攒两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意为争斗对峙。江流回转曲折,两岸相互交错,山崖遥望对峙。斗字将山崖人格化,写出了山崖高耸遥望对峙的特点。

2)攒字意为聚集。太阳未出时群峰聚集。攒将山峰人格化,写出了群峰密集的特点。

(2)

1)全诗中诗人笔下的五盘岭,江流回转,层峦叠翠松疏花密,景色优美。诗人沿途欣赏,心情舒畅,如此优美的景色给诗人以慰藉,所以不觉蜀道难。

2)诗人访友心切,思念知己,迫切地渴望与友人相见,所以也忘记蜀道艰难。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4分)

(1)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2)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料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3)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会改变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参差不齐之感

(4)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尤其在木材的表面形成保护层,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正确答案

台基高、屋顶出檐大,内部可打通可分隔,构件设计实用且艺术化,涂油漆防腐。

11.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4分)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

正确答案

它是人生航程中高扬的风帆,它是浩瀚大海中指路的灯塔,它是茫茫夜空中明亮的北极星。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

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

(1) “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2)“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3)“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枪。”

(4)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5)“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6)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7)“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8)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9)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本初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面,不是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保卫鹿群。转眼间,他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

(10)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11)“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

(12)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

(13)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哪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14)快点, 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15)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

(16)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巾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17)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18)就在狼对准鹿的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19)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20)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利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21)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看来没有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

【注】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

(19)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本文第13-18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1)请简要概况七岔犄角公鹿的形象特征。(4分)

(22)本文结尾写到“我”下意思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正确答案

(19)

1)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以两人冲突开篇可以吸引读者,将读者快速带入文章的具体情境;

2)为下文作铺垫。因为有两人的争吵与冲突,才有了“我”拿着父亲的枪打猎的结果。

3)表现了“我”刚毅不屈的人物形象,同时也突出了特吉好酒并且与“我”关系不是很融洽的人物个性;

(20)

1)侧面描写(“我”的心理描写),通过“我”被受伤的鹿吸引了以及“心一下揪紧了”的侧面的心理描写,表现鹿与狼搏斗的激烈;

2)比喻。文中写狼想咬鹿的脖子,却被鹿角“像”叉子叉中,而后又像“石头”一样被抛下山崖,突出了鹿的勇猛;

3)动作描写。文中多次写鹿与狼的动作,如“咬住”“蹬”“跑在后面”“弓着腰”等动作描写突出了鹿的勇敢与狼的凶残;

(21)1)是一只很有气势且勇敢而有责任感的鹿。

2)外貌上,犄角分岔,很有气势;

3)具有责任感。从被“我”打中,到最后呼唤同伴,都表现出鹿的保护鹿群责任感。

4)勇敢。鹿虽然受了伤,但它一直坚持与凶恶的狼搏斗着,最后成功击败了狼。

(22)

参考答案一:不会像鹿开枪

1)从内容与情感上看,本文表现出的是我对鹿的敬佩之感,是对她虽然受伤但 一直坚持保护鹿群的赞叹;

2)从形象上看。本文表现出的是一只勇敢,用性命拼搏去保护鹿群的公鹿,“我”在打伤它之后本身就有愧疚之情;

3)从主旨上看。本文着力表现的主题不是杀死一只鹿,若鹿最后被杀,与主题违背。

参考答案二:会向鹿开枪

1)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我”想要打猎的心思,如果开枪,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2)情节上,“我”已经告诉特吉会去打猎,为了突显出我“我已经长大”,会向鹿开枪。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013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教练,他知人善任 ,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比赛,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她眼光长远,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揠苗助长。赛场上,她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超高。

A知人善任

B揠苗助长

C运筹帷幄

D不言而喻

正确答案----D

3.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中国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地理国情数据库。

B情境体验剧《又见敦煌》,昨天在新建的专属剧场首演,该剧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古今穿越”。

C这位前方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D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型的有氧运动中试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正确答案-----B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3)苏轼《念女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惊涛的壮丽景色。

正确答案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9.在下面语段横线处恰好的关联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合乎逻辑。(4分)

网络围观中貌似人人都有维护道德的责任感, 这种责任感大

他人行为的评判,而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省察 ,网络上有再多的道德辩论,但往往难以转化为现实行动。有道德热情的义愤填膺 重要,但我们更应该以

责任意识为出发点,以敢于担当的实际行动为落脚点, ,网络围观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正确答案

但,即便,固然,否则(不然)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的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 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修心,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正确答案

立意参考:

(1)“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从来不驱赶任何人”:知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2)“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阅读的意义,阅读即是进步。

(3)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工作的意义、工作的态度,对工作的认识。

0
0
完整版: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汇总 2017年江苏卷高考语文真题 2017年江苏卷高考语文答案解析 2017年全国I卷高考语文真题 2017年全国I卷高考语文答案 2017年北京卷高考语文真题 2017年北京卷高考语文答案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语文真题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语文答案 2017年全国III卷高考语文真题 2017年全国III卷高考语文答案
热门文章